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
目的:比较计算机半自动定量检测软件系统与超薄层病理切片两种方法测量股骨头坏死病灶,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24例单侧晚期(ARCO分期为Ⅲ、Ⅳ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男15例,女9例,年龄33~74(65.1±8.8)岁,分析其术前双髋X线片与MRI资料。分别通过术前MRI影像学资料结合计算机半自动定量检测软件系统及术后超薄层病理切片两种方法,量化股骨头坏死病灶的体积,并以X线片测量计算出的健侧标准股骨头球头体积为参考,计算两种方法下各股骨头坏死区域占整个球头的百分比。结果:X线片上24髋标准股骨头体积为(39.58±3.29) cm~3,软件测量MRI资料上24髋坏死病灶体积为(20.00±3.04) cm~3,股骨头坏死病灶体积与正常标准股骨头体积比为(42.92±6.09)%,其中占40%以上16髋,30%~40%的8髋,30%以下0髋;大体病理超薄层切片测得24髋股骨头坏死病灶的体积为(19.89±3.17) cm~3,超薄层切片股骨头坏死病灶的体积与正常标准股骨头的体积比为(40.33±6.36)%,其中占40%以上12髋,30%~40%的11髋,30%以下1髋。计算机软件测量与病理超薄层切片测量,两者股骨头坏死病灶的体积差为(0.113±0.466) c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86,P=0.248)。直线相关分析的结果,计算机软件和大体病理测量股骨头坏死病灶的体积存在正相关(γ=0.980,P=0.000)。结论:股骨头坏死的严重程度与股骨头坏死区域百分比密切相关。当坏死病灶与整体股骨头的坏死百分比30%时,患者的临床症状可能趋于加重,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概率明显增加。股骨头坏死百分比对股骨头坏死的分期、预后判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及疗效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前不明原因发热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前不明原因发热相关因素,为临床围手术期管理提供思路。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采用髓内钉固定治疗156例股骨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病历资料,根据术前测量是否发热分为发热组与未发热组。发热组80例,男26例,女54例,年龄60~93(75.063±13.082)岁;未发热组76例,男39例,女37例,年龄60~96(74.763±13.692)岁。观察所有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D-二聚体、白蛋白指标,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对术前发热有影响,其他指标无影响;多因素分析性别及C-反应蛋白对发热可能存在影响。C-反应蛋白每上升1个单位,发热的概率增长1.2%(P=0.05);女性与男性在发热概率上无明显区别(P=0.061)。结论:C-反应蛋白是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前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C-反应蛋白异常提示患者术前发热可能性较大,围手术期管理应重视对C-反应蛋白的监测并尽早干预。  相似文献   
3.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的骨骼疾病。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推动,发现骨质疏松症与心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心理对人体的骨密度、骨转换指标的含量、骨细胞因子的浓度及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折率都有一定的影响,同时骨质疏松症患者由于疾病可引起生活质量的改变影响到自身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4.
李顺东  许超  童培建 《中国骨伤》2015,28(2):130-135
目的 :探讨外固定支架结合损伤控制骨科理念在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救治中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 :将2008年5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72例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均未合并休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观察组男22例,女14例,进行Ⅰ期外固定支架治疗,待患者生理状况好转后尽早实施Ⅱ期骨折确定性手术;对照组男24例,女12例,在Ⅰ期切开复位下行内固定治疗。观察比较两组入院时间,开放骨折严重度评分(open fracture severity score,OFSS),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中X线暴露次数,骨痂出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恢复疗效等。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8~12个月,平均10.4个月。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56.79±8.87)min,手术出血量(216.16±18.21)ml,骨痂出现时间(5.32±0.71)周,骨折愈合时间(12.79±2.52)周;结果优33例,良2例,差1例;并发骨折不愈合1例,局部感染1例。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104.53±9.28)min,手术出血量(439.93±14.65)ml,骨痂出现时间(4.97±1.26)周,骨折愈合时间(14.81±2.63)周;结果优25例,良6例,差5例;并发骨折不愈合1例,局部感染8例。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骨痂出现时间长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两组OFSS评分和X线暴露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未合并休克的严重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进行损伤控制治疗,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降低感染率和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及康复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横行骨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於秀玲  许超  李顺东  詹建东  徐在强 《中国骨伤》2015,28(11):1069-1074
髌骨骨折中横行骨折最为常见,张力带固定方法,是目前治疗髌骨横行骨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钢丝张力带技术术式简单,使用材料也简单,但不牢固,难以推广;克氏针张力带技术复位好,固定可靠,但容易发生钢丝断裂,克氏针松动的并发症;螺钉张力带技术继承了传统术式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的优点,又克服了克氏针张力带刺激膝周软组织限制早期活动、内固定容易滑脱、断裂等的不足,可以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将计算机半自动股骨头坏死识别及定量检测软件系统与基于超薄层切片的测量方法进行比对分析,确认软件测量法的精确性和实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4例单侧晚期(ARCO分期为Ⅲ、Ⅳ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术前双髋X线片与MRI资料,男15例,女9例,平均年龄(65.1±8.8)岁(33~74岁)。在影像学系统界面和计算机辅助技术(CAD)区域识别种子点自适应寻找方法软件系统下,计算出患侧MRI上股骨头坏死组织区域的体积,与患侧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基于超薄层切片的测量方法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软件测量24髋坏死病灶的体积为(20.00±3.04)cm~3(18.72~21.29 cm~3),大体病理超薄层切片测得24髋股骨头坏死病灶的体积为(19.89±3.17)cm~3(18.55~21.23 cm3)。计算机软件与病理超薄层切片两种测量下,股骨头坏死病灶体积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27,P=0.232)。结论:计算机半自动股骨头坏死识别软件系统可以较精确地测算MRI图像上股骨头坏死病灶的区域,与病理量化的测算范围符合,可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7.
李顺东  许超  童培建 《中国骨伤》2014,27(10):882-886
髋部骨折的患者术前、术后均存在隐性失血,且常影响患者伤口的愈合,使感染概率增加,康复锻炼时间延长,影响术后疗效.同时,机体失血量的增加激发了血液的凝血机制,促进了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出血和深静脉血栓已成为髋部手术高风险的主要原因.止血非常重要,抗凝亦不容忽视,因此,如何有效地处理术后抗凝和止血这一突出矛盾或从中寻找一个最佳的平衡点已成为髋部骨折治疗的棘手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